叁伍伍叁健康科学研究院
夏至 | 肾水得温,水火既济
来源:叁伍伍叁健康科学研究院 | 作者:叁伍伍叁健康科学研究院【转发】 | 发布时间: 2022-06-21 | 1134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  夏至,中国古代称为“日北至”,意思是太阳运动到北方最高的位置,因此北半球出现白天最长而夜晚最短的一天。“至”是到来,到达的意思。夏至,炎热的夏季真正的到来了。我们在一年中经历了秋凉,冬寒,春暖,夏热。到了夏至,才意味着真正的进入炎热的季节,而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(7月16日)进入伏天,称为三伏,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。


  夏至三候。一候鹿角解,鹿角朝前长,属阳,夏至一阴生,阳气开始衰退,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。鹿角胶,味甘,平。主伤中,劳绝,腰痛,羸瘦。补中益气,妇人血闭,无子。止痛,安胎。久服轻身,延年。二候蝉始鸣,知了生于盛阳,感阴而鸣叫。三候半夏生,从立夏到夏至,夏天走完了一半,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,生长在沼泽地或水田中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“半夏生,半夏,药名,居夏之半而生,故名。”半夏,味辛,平。主伤寒,寒热,心下坚,下气,喉咽肿痛,头眩胸胀,咳逆肠鸣,止汗。


  夏至重点水火平衡。心肾相交、水火既济。传统中医认为“肾无心火则水寒,心无肾水则火炽,心必得肾水滋润,肾必得心火温暖。”夏至后心火旺盛,更需要肾水的滋养,夏至一阴生,是天地之间阴阳相互依存,互根互用。人顺应天地自然的变化,心火下降,肾水上升,水火既济,身体内的这一对水火能量平衡,才能安然度过炎炎夏日。


  生活中影响心肾相交,水火既济的因素有哪些呢?熬夜伤肾阴,虚火上炎,引起失眠,口干咽干,口舌生疮,两目干涩,耳鸣,腰酸,下肢萎软无力等。贪凉饮冷,寒凉败胃,上下不通,形成上热下寒,引起咽喉肿痛,面部粉刺或痤疮,头痛头胀,失眠多梦,腰酸腰凉,下肢酸沉,大便稀溏,小便频数等。


  养生宜忌。《黄帝内经·素问·藏气法时论》“心主夏,心苦缓,急食酸以收之。心欲软,急食咸以软之,用咸补之,甘泻之。”《颐身集》“夏季心旺肾衰,虽大热不宜吃冷淘冰雪,蜜水,凉粉,冷粥,饱腹受寒,必起霍乱。”不宜夜间饮食生冷的食品及饮料不宜用寒凉水洗澡或泡脚,淋雨后最好泡脚或泡澡。不宜白天或夜晚贪凉及当风直吹。


  夏至艾灸。涌泉穴宜引热下行,交通心肾。《灵枢经·本输篇》“肾出于涌泉,于泉者足心也。”张隐庵注:地下之水泉,天一之所生也,故少阴所出,名曰涌泉。关元穴,小肠经募穴,心与小肠相表里,是人体阴阳元气交关之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