叁伍伍叁健康科学研究院
春分 | 春来万物生,和风含新意
来源:叁伍伍叁健康科学研究院 | 作者:叁伍伍叁健康科学研究院 | 发布时间: 2023-03-20 | 217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  春季第四个节气,斗指卯,太阳黄经达0度,昼夜平均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“阳生于子,终于午,至卯而中分,故春为阳中,而仲月之节为春分。正阴阳适中,故昼夜无长短云。”


  春分三候。一候玄鸟至,玄鸟,燕子,春分而来,秋分而去。阴阳相薄为雷,至此四阳渐盛,犹有阴焉,则相薄,乃发声。二候雷乃发声。三候始电,电,阳光也,四阳盛长,值气泄时,而光生焉。春分后,燕子从南方北飞,下雨时开始伴随雷电。


  癸卯年·二之气 。主气少阴君火,少阴之胜,心下热,善饥……呕逆躁烦,腹满痛,溏泄,传为赤沃。客气少阳相火,少阳之胜,热客于胃,烦心心痛,目赤欲呕,呕酸善饥,耳痛溺赤,善惊谵妄,暴热消烁,少腹痛,下沃赤白。君火之气偏见,则病热;凡春分之后,民病喉痛温热,皆君火长气抑郁,因而病热之病。少阳相火宜降不宜升,若相火不降,宜形成暑热熏蒸引起的胃肠疾病。


  火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。火热为阳邪,其性炎上。《黄帝内经·素问》“诸逆冲上,皆属于火。”火热之邪有升腾向上的特性,故其侵犯人体多表现为上部,尤其是头面部最为多见。火热易耗气伤津,火热之邪煎熬津液,常伴有人体阴液损耗的症状,如:口渴喜饮、咽干舌燥、小便短赤、大便秘结等;在火热炽盛的同时还会出现体倦乏力,少气懒言等气虚症状,即:壮火食气。火热易生风、动血,火热之邪燔灼肝经,耗损肝血,引起肝风内动,热极生风,出现高热、两目上视、颈项强直、四肢抽搐、角弓反张等。火热之邪迫血妄行,引起各种出血证。火热易扰神明,心在五行属火,火热性躁动,影响心神,轻则烦躁不安,失眠多梦。火热易致疮疡,火热之邪侵入血分,出现红,肿,热,痛甚至化脓。


  春分后调养宜忌。饮食宜滋阴清热,少吃或不吃油炸烧烤及辛辣食物,防止食积助火生热。早睡早起,少熬夜,防止熬夜伤肝血肾阴,导致阴虚火旺。多喝温水,少喝冷饮,咽喉需要津液濡养,若失去津液的濡养容易咽喉干燥,肿痛等。释放压力,调畅情志,七情过及皆化火,保持平和愉悦的心态,防止肝郁化热。适当运动,舒筋活络,温通血脉,气行则血行,血行风自灭,春分后适当的活动可以防止肝阳上亢引起的头晕头痛,眼目红赤等上火的症状。


  春分宜食。春分期间饮食宜清淡,可以多吃利于升发阳气,清淡可口的时令新鲜蔬菜,如春笋,香椿,荠菜,豆芽,菠菜等,有利于促进体内积热的疏泄喝散发,还宜多食红枣,蜂蜜养脾健胃,补中益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