叁伍伍叁健康科学研究院
雨水 | 一帘新雨后,人间又逢春
来源:叁伍伍叁健康科学研究院 | 作者:叁伍伍叁健康科学研究院 | 发布时间: 2023-02-19 | 723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  雨水节气是春季第二个节气,斗指壬,太阳到达黄经330度,这时候冰雪不再凝冻,龙行雨施,雨泽而水,是谓雨水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“正月中,天一生水,春始属木,然生木者必水也,故立春后继之雨水。且东风既解冻,则散而为雨矣。”


  雨水三候。一候水獭祭鱼,雨水节气,冰开始融化,水獭很容易将冰打破,把捕到的鱼摆放一圈,自己将两只前爪拱在身前,像祷告祭祀天地一样,感恩自然给予的食物南方的大雁开始往北方迁徙。二候鸿雁来。三候草木萌动,天地之气交而为泰,随着地中阳气的升腾开始发芽。


  雨水节气,湿邪当令。六气中,风气入肝,肝藏血,主筋,主疏泄,风气具有升发万物的作用,所以春季容易出现肝胆、风邪相关的疾病,如:颈肩头痛、口干口苦、耳鸣、风疹、胃胀腹胀、肌肉痉挛等。湿气入脾,脾统血,主运化,主四肢肌肉,湿气具有滋润濡养的作用。雨水节气后,冰雪融化,大地回暖,地中阳气升腾,土地中大量的水分蒸发入空气,在风气的作用下滋养万物。正常的情况下,风气与湿气相互调和,既不会太干燥也不会过度潮湿,气候舒适宜人。今年初之气,主气厥阴风木,客气太阴湿土。若太阴湿土过胜,火气内郁,疮疡于中,流散于外,病在胠胁,甚则心痛,热格,头痛喉痹项强,独胜则湿气内郁,寒迫下焦,痛留顶,互引眉间,胃满,雨数至,燥化乃见,少腹满,腰重强,内不便,善注泄,足下温,头重,足胫胕肿,饮发于中,胕肿于上。太阴之胜,治以咸热,佐以辛甘,以苦写之。这段话可以理解为湿邪过重,火气不容易宣发出来,引起疮疡内生如溃疡,容易流散到腋下两胁,胃中,热邪侵袭上焦头痛、喉咙肿痛、脖子僵硬。若单独湿邪过盛,湿为寒邪,寒迫下焦,阳气不能升发,头顶痛连及眉间,胃满、少腹满、腹泻、腰沉重、头重、小腿胫骨浮肿。怎么办?温肾阳,宣肺利水,健脾清心。


  雨水调养宜忌:1、春季阳气升发,最怕倒春寒。微弱的阳气经不住寒邪的侵害,寒邪最易伤阳气,引起诸多寒证,春捂重点在下肢。2、适当运动。以微微汗出为宜,宣发肺气,吐故纳新,加强身体气血津液循行。3、饮食调养应以健脾胃,祛风除湿为主。李东垣说“脾胃伤则元气衰,元气衰则人折寿。”此时潮湿阴冷,饮食宜吃热饭热菜,避免脾胃受凉,以养脾胃;慎吃辛辣食物,少食油腻之品,少吃羊肉等温热之品,忌吃寒凉食物,唯有这样才能保证肝木升发能量的需要。4、祛湿宜煮花椒泡脚。花椒30粒煮水泡脚或水里加入藿香正气水两支进行泡脚。5、揉脾经血海穴。健脾祛湿养血。血海穴,定位是:屈膝,在大腿内侧,髌底内侧端上两寸,当肱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