叁伍伍叁健康科学研究院
二十四节气 | 立春
来源:叁伍伍叁健康科学研究院 | 作者:叁伍伍叁健康科学研究院 | 发布时间: 2021-02-03 | 1112 次浏览 | 分享到:
  风来传消息,枝头晾春衣。

  江河水乍暖,静心待花开。


  《月令》中说“立春,正月节。立,建始也。五行之气,往者过,来者续。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,故谓之立也。立夏、秋、冬同。”


  立春时节的物候是,一候东风解冻,二候蛰虫始振,三候鱼陟负冰。说的是东风送暖,大地开始解冻;立春五日后,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,冬眠的动物开始活动了;再过五日,河里的冰开始融化,鱼开始在水面上游动,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融化的碎冰。立春后万物复苏生机勃勃,万物起始,一切更生。如《黄帝内经·四气调神大论》说“春三月,此谓发陈,天地俱生,万物以荣。”


  春季肝木当令,春季养肝就要了解中医对于肝的认识,如肝的五行属性及功能和特性。


  肝五行属木,应春季,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,开窍于目,在志为怒,在液为泪,风邪最易伤肝。


  肝的生理功能


  1、主疏泄。调畅气机,调节情志,促进消化,通利水道,调理生殖。


  2、主藏血。肝藏血,心行之,人动则血运行诸经,人婧则血归于肝脏。


  肝的生理特性


  1、肝气主升

 
  2、肝喜调达恶抑郁


  3、肝体阴而用阳


  辛丑年初之气是厥阴风木,刚好与春季肝木当令一致,《黄帝内经》:厥阴之胜,耳鸣头眩,愦愦欲吐,胃鬲如寒,大风数举,倮虫不滋,胠胁气并,化而为热,小便黄赤,胃脘当心而痛,上支两胁,肠鸣飧泄,少腹痛,注下赤白,甚则呕吐,鬲咽不通。


  这段话的意思大概是肝胆之气旺盛,会出现耳鸣头晕,烦闷想吐,胃上口处寒凉。风大且频繁,人们缺少滋养,厥阴心包与厥阴肝,容易气郁而化热,出现小便黄,胃脘灼热而痛,或两胁疼痛,大便溏泄,小腹两侧疼,甚至可见赤白痢,严重的食欲下咽引起呕吐。


  此种情况会导致春季风大,肝木升发过及,五行中肝木旺盛会过度克制脾土,引起脾胃问题多见,诸如上述所言。


  如何解决这种矛盾的关系,恢复身体平衡呢?


  首先,滋水涵木,即通过补水养木的方法。


  肾为水,所以要滋补肾水(肾阴),而辛丑年是水运不及之年,外部环境会导致身体肾水不足,不能涵养肝木,引起肝肾阴虚出现腰膝酸软,两目干涩,头晕耳鸣,失眠多梦,筋脉拘急,毛发没有光泽等。


  除了平时注意补充水分外,多喝粥汤,泡脚,不熬夜,不妄劳,均可避免肝肾阴虚。若已经出现上述症状的朋友,需要尽早调理至身体阴阳平衡,防止症状进一步加重影响其他脏器的正常工作。


  其次,补肺气,制约肝木的升发太过。即佐金平木。


  肺为金,正常来说是金克木,但是如果肝的力量太强后会反克肺,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木火刑金,就是心肝火旺,引起肺热或肺火。就现阶段的新冠疫情对肺系统的损害来说,辛丑年初之气的气候特点对肺系统的健康不是很友好。那么我们如何润肺养肺来克制过旺的肝气呢?


  饮食上主要是白色的食物入肺,以滋阴润燥为主,如梨、莲藕、大米或糯米、茭白、荸荠、甘蔗、银耳、莲子、白菜、白萝卜等,避免过度吃油炸、辛辣食物。


  生活中保持大便通畅,肺与大肠相表里;适当运动,通过皮肤微微汗出,排出体内多余热量,肺主皮毛。


  最后,健脾化湿,脾为中土,四季脾旺不受邪。


  辛丑年六气是太阴湿土司天,湿邪最易伤脾,辛丑年全年都要关注脾胃的问题。


   湿邪既有外感六淫中的湿邪,也有内生湿邪,内生湿邪主要跟脾的运化有关。这也是很多人一看中医都会说脾虚湿气大,湿邪也是各种致病因素中最主要的。


  湿邪为阴邪,有寒湿和湿热之分。寒湿需要温阳化湿,艾灸是最合适的;湿热需要清热化湿,热不去湿不化,清热除了内服汤药外,推拿和刮痧效果也是非常好的。


  健脾在饮食上主要是少食,可以少食多餐,也不要一次吃撑。


  生活中,适当的活动。脾主四肢肌肉,动则生阳,人体的阳气充足就不容易产生湿邪。平时在家保养可以按揉或敲打脾经,主要是小腿以上的经脉,阴陵泉,地机,三阴交,公孙这几个穴位可以常按揉。


  立春习俗中“咬春”是药食同源最具有代表的风俗。立春时吃的食物有春饼,萝卜,五辛盘,如韭菜、香菜、大蒜、香葱、芹菜、芥菜等,可以发散人体浊气,提升阳气,抗病毒。疫情特殊时期,立春来一份抗病毒春盘菜是非常应景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