叁伍伍叁健康科学研究院
夏至 | 静心养身,调畅情志
来源:叁伍伍叁健康科学研究院 | 作者:叁伍伍叁健康科学研究院 | 发布时间: 2023-06-20 | 372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 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。公元前七世纪,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,就确定了夏至。据《恪遵宪度抄本》:“日北至,日长之至,日影短至,故曰夏至。至者,极也。”夏至这天,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,几乎直射北回归线(北纬23°26'),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长,且越往北昼越长。夏至以后,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南移,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。民间有“吃过夏至面,一天短一线”的说法。而此时南半球正值隆冬。


  夏至三候。中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:“一候鹿角解;二候蝉始鸣;三候半夏生。”一候鹿角解,麋与鹿虽属同科,但古人认为,二者一属阴一属阳。鹿的角朝前生,所以属阳。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,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。而麋因属阴,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。二候蝉始鸣。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。三候半夏生。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,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。由此可见,在炎热的仲夏,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,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。


  夏至三庚入伏。“三伏天”是按照我国古代的“干支纪日法”确定的。每年夏至以后第三个庚日(指干支纪日中带有“庚”字的日子)为初伏,第四个庚日为中伏,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,合起来称为三伏。初伏:7月11日—7月20日,共10天;中伏:7月21日-8月9日,共20天;末伏:8月10日-8月19日,共10天。


  夏至日也是节日。旧时,古人十分重视夏至节,清代之前的夏至日全国放假一天,而宋代在夏至之日始,百官还放假三天,辽代则是“夏至日谓之‘朝节’,妇女进彩扇,以粉脂囊相赠遗。”彩扇用来驱热,香囊可驱蚊抑臭。


  夏至日的中医调养。夏至一阴生,开始进入垢卦期。五月阴气仵逆阳,水火平衡,传统中医认为,“肾无心火则水寒,心无肾之水则火炽,心必得肾水以滋润,肾必得心火以温暖。”夏季养生关键:调养好心肾这一对心与火能量平衡与中和。古代修身主张,从四月十六日到七月十五日以静修为主,禁止轻易外出游历,《素问.四气调神大论》曰:“夜卧早起,无厌于日,使志无怒,使华英成秀,使气得泄,若所爱在外,此夏气之应,养长之道也。”


  夏至饮食。《颐身集》也指出:“夏季心旺肾衰,虽大热不宜吃冷淘冰雪、密冰、凉粉、冷粥。饱腹受寒,必起霍乱。”夏至是一年中代谢最旺盛的季节,此时人的消化功能相对减弱,因此饮食宜清淡可口,避免油腻,难消化食品。总的原则为清心解暑,健脾养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