叁伍伍叁健康科学研究院
小暑 | 一日热三分
来源: | 作者:叁伍伍叁健康科学研究院 | 发布时间: 2024-07-06 | 351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  小暑是夏季的第五个节气,斗指辛,太阳到达黄经105°。暑,是炎热的意思,小暑为小热,还不十分热,民间有“小暑大暑,上蒸下煮”之说。小暑节气后,进入三伏天,老话说“热在三伏”,三伏天通常在小暑与处暑之间,一年中气温最高且潮湿,闷热。但三伏天又是调养身体最好的时节。


  小暑三候。一候,温风至,小暑后风都是热腾腾的。二候,蟋蟀居宇,小暑时节,天气炎热,蟋蟀躲到墙角避暑。三候,鹰始鸷,鹰先感知肃杀之气将至,开始练习搏击长空,带领幼鹰学习捕食。


  干支历·辛未月。小暑节气进入干支历辛未月,五行相生来看有土生金之意,即脾土生肺金。天干辛属阴金,对应肺,咽喉,淋巴系统。地支未属阴土,对应脾,脊柱,胃脘,腹部,右肩。在五脏关系中,肺与脾是促进水液代谢循环很重要的一部分,与其两者的功能分不开。肺主气,主宣发肃降,通调水道。一呼一吸之间,通过皮肤表面把多余的水分代谢出来,即:出汗,促进气血循环,排除体内寒湿。若肺的功能失常,则会出现咳喘,水肿等。脾主运化,运化水谷精微,运化水液。脾是后天之本,气血生化之源,把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处的同时,还能运化水液,维持身体正常的水液代谢。若脾运化水液的功能失常,则会出现头重头昏,四肢困重,嗜睡乏力,严重的会出现浮肿。一年四季中,夏季气候炎热,本就是身体出汗多的时节,我们应顺应四时养生规律,在夏季尽量的让身体正常出汗,防止贪凉饮冷导致身体排汗不畅,从而引发多种健康问题,如:秋季过敏,腹泻,咳嗽等。


  小暑养生宜忌。1、多喝温热水,忌喝冷饮。夏季喝温热水利于排汗的同时帮助身体散热。如果高温燥热难耐,想吃点冷饮也不是不可以,前提是不要吹空调。2、多自然通风,忌吹空调。现在大环境就是空调多,有个原则是吹空调不喝冷饮,长时间在空调房间,多喝温热水,可以抵御空调冷气对身体的伤害。3、小暑时节要避暑。高温天气减少户外活动时间,纳凉避暑。可选择早晚气温不高时,外出活动。4、冬不坐石,夏不坐木。夏季多雨,地气潮湿重,外出游玩在山水间,不坐潮湿之地,防止寒湿之气伤身。5、艾灸温阳化湿。未来15天气预报,北京多阴雨,7月15日入伏,若天气多雨潮湿阴冷,大家可以选择艾灸温阳化湿,借助不了天阳,只能借助艾灸温阳,并家中常备藿香正气之类芳香化湿之品。


  小暑养生方。《朱氏集验方》小暑养生古方,三豆解毒饮。“三豆”指:绿豆,黑豆和赤小豆。黑豆滋肾阴,壮肾气,绿豆解烦热,清肝火,红豆利水解暑湿,补心血。三豆煮起来加点冰糖,是很好的盛夏解暑汤。若火气旺盛,容易口渴,可加黄豆,黄豆养中生津,又降胆火。爱出虚汗加麦仁,麦仁养心敛汗,夏季出汗特别多的人适合。心火旺加带芯莲子,带芯莲子养心安神,可治疗口舌生疮。脾胃虚寒加大枣,生姜适量。


  甲辰年三豆解毒饮方。原料:黑豆,绿豆,赤小豆各20克,带芯莲子10克,龙眼肉3个,大枣3个,生姜2片(2~4人份)。做法:所有材料放入汤煲内,加适量水,大火烧开后转小火,熬约40~60分钟。功效:祛痘,除痱子,清热解暑,健脾利湿。每周喝2~3次。